你家楼下的物美超市,正在悄然改变。近日,由多点dmall与物美合力改造的新零售体验店在京开始试运营。
自从新零售的这阵风刮起,不管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商,都纷纷开始在线下开起了自己的新零售实验店,新玩家这边前有盒马鲜生后有掌鱼生鲜,老牌零售商这边,永辉有超级物种、百联有riso系食、世纪联华有鲸选……
不同于开新店这种相对重的模式,物美转型新零售的方式是升级改造老店。在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看来,前者是“创造新世界”,后者则是“改造旧世界”。
刘桂海认为,效率提升是新零售的关键,不管是新店还是旧店,要做的都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让效率和体验得到提升。传统商超的优势是在线下,店面资源、商品供应链和仓储,而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线上,流量、技术效率和大数据运营。
“我们和物美可以说组了个‘双打’,他有线下零售经验,我们有数据和对用户的观察,我们基于这些一起去做商品结构的调整,店内效率的的提升等等。”刘桂海告诉钛媒体。
多点把与物美的合作称为“dmall+”模式,即双方通过系统的打通,对商品、物流、仓储、技术、会员、营销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改造,将卖场隐藏的数据互联网化,并与电商数据对接整合,以这些数据为基础,从人、货、场三方面来对门店进行重构。
从效率和体验入手“改造旧世界”
走进物美联想桥店,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相较以前变的更加宽敞明亮。虽然面积从原来的两层削减为一层,但却没有拥挤感,货架间距变宽、高度变矮;生鲜区的散称商品大部分被标准包装的货品替代;动线相对传统超市更为简单,顾客可以从入口处快速的到达自己想去的区域。
散称商品大部分被标准包装的货品替代
此外,其他新零售业态店的“标配”在这里也能看到,商品全部采用电子价签,引入以现制海鲜为代表的餐饮服务。
这家物美超市的升级改造,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:提升店内效率、优化用户体验。
运行效率的提升,主要从仓配售三个环节着手。
首先,通过大数据帮助门店进行选品优化,从而提升店内坪效。店面在由两层缩减为一层后,目前的面积大概在6000平米左右,相应的,店内sku也从13000个降到了11000个,同时生鲜产品占比增多,由原来的30%-40%,增至50%。
而一些店内不销售的商品,则被放进了多点的次日达业务——全球精选,如果某个商品在线上很受欢迎,也会被引入线下,以此来保证商品的丰富度和灵活性。
其次,设置快速周转的前置仓,缩短捡货时间,通过提供配送服务,让整个店的辐射半径可以覆盖到周边3公里,增加了线上顾客的场景,提升复购和转化率。目前配送人员大部分为多点的自有员工,还有一部分是众包物流和店内店员。
同时,目前店内已经全部采用电子价签,多点和物美在将商品库存打通后,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做到线上线下同价,同时还可以实时更新库存,帮助门店及时补货、快速拣货。
再者,为了改善收银台前的排队现象,多点还分别在今年年初上线了“秒付”和“自有购”两项功能。
通过“秒付”进行支付,用户可以省去报会员卡,刷银行卡等环节,在结账时打开app摇一摇,就能生成电子会员码,同时该条形码也是付款码,工作人员扫描后会自动扣款。目前,“秒付”已经接入了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联、门店储值卡等多种支付方式。
对于一些选购商品不多(“自有购”目前支持15个sku以下自助购物),不想去收银台排队的用户,还可以采用“自由购”的功能。用户通过多点dmall app可以扫面商品二维码,加入购物车,完成结算后就可以在出口处扫码出门,门口的显示屏上会出现顾客购买的商品,防损员会根据商品属性、用户信用等级等纬度来判断是否还需要核对。
使用“自由购物”在出口的电子屏前扫码即可出门
在购物体验优化方面,首先是增加多点自由购业务的推广和引导比重,引导顾客使用自由购功能结账,缓解用户排队结账的困扰。
其次是针对堂食服务,增加自由购二维码验证区,方便用户在堂食时可以随拿随买、随买随用。现在店内增加了波士顿龙虾、帝王蟹等中高端产品,通过堂食区设立的自由购二维码验证区,顾客可以现场品尝到这些新增中高端食材。
引入以现制海鲜服务
再次则是通过对店系统打通,让线上用户既能够享受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惠活动,同时缩短等待配送的时间。
此外,在动线设置上,不再有以前传统超市中央主动线,用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达自己的目标区域,并且入口即是出口,尤其可以方便一些选购商品不多的用户。
刘桂海坦言,这样的设置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,这意味着卖场不能再对一些商品和区域进行引流,不过,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些好处,增加了卖场对于一些上班族或者一些赶时间的人的吸引力,让他们也可以方便的来购买便当等商品,补上了便利店“快进快出”的优势。
而这样的改变也帮助物美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,据刘桂海透露,在物美打通会员不到1年的时间里,卖场会员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了3岁,会员增长超过了物美过去22年的总和,目前有80%的用户都在使用多点app。
多点不只是“物美电商部”
2015年4月成立的多点,在o2o盛行的时期扩张十分迅速,曾一举拿下全国20多个城市,不过随后因为盈利模型不清晰,让烧钱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。
2016年,多点开始收缩战线,并发布了相关声明,称“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归来”。多点前任ceo林捷在当时表示,“多点的管理团队做出了收缩止血的决定,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北京,在北京把模式跑通、有了明确的盈利模式之后,我们才会再走出去。”
收缩战线之后,多点就开始与物美进行深度捆绑,不过一方面因为与物美的投资关系,另一方面因为合作商家多为物美系(比如新百的最大股东就是物美),这让多点一度被外界称为“物美电商部”。
对于这个问题,刘桂海也首次进行了回应。刘桂海告诉钛媒体,物美在多点是没有股份的,是物美董事长张文中个人在多点有投资。
对于收缩战线的原因,刘桂海也做了进一步解释。“那个时候我们每个月净亏损有7000万,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,即便我们融资规模很大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一个亏损,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我们的模式有问题,是不是我们走错了方向。我们觉得,先得在一个地方把我们的模式跑通。”
而物美就是一个不错的试验场所,因为它有大卖场、标超、便利店等多种业态,既有新店也有老店,同时还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所以多点决定从物美开始做深度尝试,把模式跑通后,再复制到其他地方去。
在拓展新合作商家方面,刘桂海坦言,确实也遇到过一些困难。一方面,一些商家会介于多点与物美的关系,对于交出自己的商品、会员数据不是很放心;另一方面,一些老牌零售商对于自建电商平台还未死心,还寄希望于自己摸索尝试。
“一些线下零售商想要砸个几千万来做电商,最后都会发现做不成。我们每个月在技术迭代上的成本就有上千万,十亿融资里面得有接近一半的钱是烧在了技术系统投入上。我们这个模式有两个壁垒,一个是需要持续性的投入,第二是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大、业态足够多的试验田,所以并不容易被复制”。刘桂海说道。
针对一些商家“缺乏安全感”的问题,多点也给出了三种层次的合作方式。一种是全体系打通,也就是与物美的合作方式;第二种是保持商家原有的商品、会员等体系的独立,然后将多点的系统接入进来;第三种是只帮商家做线上配送,不调用商家的任何数据。“其实有很多商家在合作一段时间后会说,'我们下一步要不要把那什么再打通,我们觉得那样效率更高,'所以对于商家的说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”
据刘桂海透露,除了新百、中百等一些近期签下的商家,还有一些商家的合作正在沟通中,目前已经确定有两家非物美系的商超要接入多点。此外,多点的新一轮融资也已经进行了一部分,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,此轮融资也将主要用来城市和商家的拓展上。(本文首发钛媒体,记者/谢康玉)
更多精彩内容,关注钛媒体微信号(id:taimeiti),或者下载钛媒体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