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海西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一个小山村的土地流转实践

2019/10/14 5:54:29发布207次查看
一个小山村的土地流转实践:夏日,雨后初晴。群山环绕的南城县龙湖镇蔡坊村,田间地头一幅水汪汪、绿油油的喜人景象,全无往年东种一分西耕一亩,甚至间有撂荒的颓废样子。今年以来,该村通过“村集体+合作社+公司+贫困户”模式,开展了一场土地流转实践。而这喜人景象,正是这场土地流转实践带来的崭新气象。
蔡坊村是南城县一偏远小山村,离县城60余公里,离龙湖镇集镇有16公里。该村也是一典型水库移民村,全村近1300人中,70%以上是上世纪水库移民。在这样一个区位极为偏远、集体经济基础薄弱、人口外流严重的山村,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呢?
“土地是我们农民最大的财富。只不过,受限于一家一户各自耕种这种分散作业模式,这一财富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。同时,由于人口大量外流,一些土地还撂荒多年。如何将土地这一‘沉睡’的财富尽可能地‘动’起来、‘活”起来,我们做了这场实践。”说起土地流转实践,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国龙为大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。
据他介绍,这次土地流转实践,第一个关键词是“流转”。即由村委会牵头,以每80元的价格将村里闲散的耕地流转给村集体,村集体再以每亩160元(含将原撂荒的耕地重新开垦的费用)的价格流转给蔡坊福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。目前共计流转了1800亩,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,其中800亩用于制种产业,1000亩作为常规水稻种植。
第二个关键词是“入股”。土地流转实践一个最主要的目的,就是为脱贫攻坚闯一条新路。因此,村里的贫困户是这一实验当然的“主角”。村里采取“18户贫困户每户一股、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每户一股、两个群众代表每人一股、五个村小组每组八股,共七十股,每股一万元”的方式,成立了蔡坊福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(以下简称合作社),进行土地集中开发利用,主要以水稻制种为主。其中,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来源于小额信贷免息贷款。合作社目前已投资了68万元,除流转土地外,还购买了挖机、旋耕机、收割机、风干机、无人喷药机等机械设备,大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势头。
“今年3月,成立不久的合作社就与福建禾丰制种产业有限公司签订800亩水稻制种订单,由对方提供制种所需原材料,以及相关技术。合作社严格按规范进行作业。收获时,对方按照一斤种子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,并确保每亩最低1700元的收购价。我们初步算了下,800亩水稻制种,每亩收成350斤稻种,以每斤6元计算,刨去每亩1500元成本,年可得收益约48万元。”周国龙介绍说。
蔡坊村的土地流转实践,给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保证。
村民罗德平,现年四十来岁,由于天生耳聋,娶妻不易,做了村里的“招郞崽”。生活的打击接踵而来,生的女儿又是哑巴,偏岳父还多年瘫痪在床,需要他照料,家里生活非常困难。合作社成立后,他也是股东之一,干活的劲头非常足。考虑到他相对年轻力壮,经过岗前培训,合作社将东风旋耕机交给他操作,耕一亩地,一遍10元,三遍30元,仅此一项,年收入就有2.4万元。村里还打算将收割机也交给他操作,每年又有2万元的收入。此外,村里还给了20亩土地让他承包进行水稻制种,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。土地活了起来,罗德平的家境也“活”了起来,脱贫致富的梦想也真实了起来。
在蔡坊村,很难看到别的村常见的那种闲散人员,除了外出务工人员之外,村里留守人员闲不住了,贫困户更是一改往日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想法,闲不往了,他们多在合作社制种基地务工,挣些零用钱呢。据介绍,村里贫困户邱桂花、黄嫦娥等,就与合作社签定了生产劳动协议,每日工资100元,初步测算每年需用50天,年可获得5000元劳务收入。
“我们合作社预计在每年的11月30日进行分红盘资,把每年利润的80%作为分红资金,余下20%作为发展备用资金。今年,虽然只是刚刚开头,万事都难,可我们还是有信心让每位股东都可以领到一个丰厚的红包。来年,这个红包必定会越来越丰厚,越来越红艳。”对于土地流转实践的成效,对于合作社的发展,周国龙信心满满。

海西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